---- 单璐瑶     沈阳市杏坛中学龙江湖分校

作为一名初涉初中英语教学的年轻教师,在新课标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学转型期,我时常困惑于如何平衡“知识传授与素养培育”“课堂趣味与教学实效”的关系。直到参与《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下的初中英语愉快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研讨会,聆听金晓玲老师“深耕课堂,解码快乐英语教学”的专题讲座,才真正找到新课标落地的实践密钥 —— 金老师的理念不仅是对“快乐英语”的深度解构,更是为年轻教师量身定制的新课标践行指南,让我对未来教学有了清晰的方向与笃定的信心。

听讲座后深刻认识到,“快乐英语”绝非过往认知中“形式热闹”的浅层设计,而是新课标“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四大核心素养的具象化落地。金老师提出的“点燃 — 碰撞 — 留白 课堂架构,恰好回应了新课标“倡导主动学习、深度探究”的要求。此后教学中,我将摒弃“逐句翻译、被动灌输”的旧模式,以“情境点燃”为课堂开篇:如教授“文化传承”主题阅读时,会结合新课标“增强文化自信”的要求,提前制作融合中国非遗(如书法、皮影戏)的英文微视频,搭配 “Which cultural symbol touches you most?”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在视觉与思维的联动中感知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课堂中段将以 “任务碰撞”推动深度探究,设计“文本探秘 + 跨文化对比”任务,让学生分组梳理文本核心信息、对比中外文化异同,契合新课标“培养思维品质”的目标;课后则预留“留白空间”,让学生以 双栏笔记”梳理知识、写下文化感悟,实现从“语言输入”到“素养内化”的转化,让快乐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内在动力。

金老师“既要分数,更要育人”的教育主张,更让我读懂新课标“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深层意义。过往曾片面追求“阅读正确率”“词汇掌握量”,却忽略了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听讲座后明晰,未来课堂需将“知识习得”与“价值引领” 深度融合。在教授“环保”“公益”等主题文本时,将紧扣新课标“培养社会责任感” 的要求,设计“理念践行”环节:让学生用英语撰写“校园环保倡议书”,或分组策划“帮助他人”的微方案,既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又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正向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分析“中外名人故事”时,会聚焦新课标“文化品格” 养,引导学生挖掘名人身上的“坚持”“创新” 等品质,并用英语分享 “如何向榜样学习”,让英语课堂成为“知识传递与品格塑造”的双重育人场域,实现“分数提升”与“人格成长”的同频共振。

金老师分享的“分层教学”与“多元评价 策略,更是破解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要求的关键。未来课堂中,我将依据学生认知差异设计 “基础 — 提升 — 拓展”三级任务:基础层聚焦“文本信息提取”(如完成关键词匹配),落实新课标“语言能力基础目标”;提升层侧重“文本逻辑分析”(如梳理段落结构),对接“思维品质发展要求”;拓展层则开展“跨文本对比”(如关联课外同类主题材料),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发展需求。评价环节将摒弃“笼统化反馈”,践行金老师“精准化、个性化”的评价理念:针对朗读,会具体点评 “发音准确性与语流连贯性”;针对文本解读,会肯定“文本证据的运用能力”;针对文化表达,会鼓励 “文化视角的独特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配的挑战与精准的评价中,找到学习自信,契合新课标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全面发展” 的要求。

这场讲座于我而言,不仅是一次教学方法的充电,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重塑。作为新课标背景下的年轻教师,未来将以金老师的快乐英语理念为指引,把“核心素养”融入每一堂课的设计,让英语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乐园、素养成长的沃土、价值塑造的摇篮”。我坚信,循着金老师点亮的方向,定能在英语教学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助力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在成长中拥抱世界,真正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时代新人” 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