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杏坛中学北校区
2025年9月17日,在“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初中英语愉快课堂教学研讨会暨教育部金小玲名师工作室王珏工作站授牌仪式活动中,有幸见到了金小玲老师本人,并聆听了金老师所做《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下的初中英语愉快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专题讲座。她对教育教学的热情,深深的影响了我。她提出的愉快教学理念对我的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于此,在学习与反思中我做出了积极的尝试,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搭建学习桥梁:利用五感法建立育人与学习的渠道。
金老师提醒道:教师可以利用五感法来帮助学生建立语言意识,利用语言知识与非语言知识,帮助学生融入情景,为学生创立应用情景。
金老师在会上亲自介绍了如何利用语言来实现育人。她热情的展示了自己在教学中使用的手势与表扬语,她的热情让我忽视了这是一次演讲,仿佛置身于她日常的教学,仿佛我就是那个躲在角落里不敢言语的学生,突然被老师注意,在目光对视的时刻,我突然明白了教师的期待对于学生的意义,那一刻,我发觉自己被看见了,同时,也是千千万万个我,一样被看见了。原来,羞怯的老师难以教出勇敢的学生。
受到震撼的我回去后立刻将九上第二单元爱因斯坦与汉斯的故事改写成了一篇剧本,先找了两个同学来扮演汉斯与爱因斯坦,让他们来做一篇听力材料,要求他们的朗读要结合课上对于汉斯与爱因斯坦的性格分析,读出二人的情感变化与性格特点。同时,我找了其他喜爱画画的同学画出这幅情景。让我意外的是,他们绘画出的爱因斯坦在细节上惟妙惟肖。而朗读听力素材的同学也渐渐通过音调变化,表现出了爱因斯坦的幽默,平易近人与汉斯的勇敢自信,从容不迫。于此我在课堂上更多的使用了英语,帮助他们更好的习惯英语语言,短时间内,我便发现他们其实可以适应这种变化,当我在用英语提问的时候,我发觉,他们可以习惯使用英语来回答。
原来简单的语调变化会有这么大的影响,我只知语言的工具性,却忽视了语言传达出来的感情。原来,羞怯的老师难以教出勇敢的学生,在看到他们慢慢用语言与绘画娓娓道来时,我才发觉我局限也局限住了学生的可能,他们并不是那个羞怯的我,他们也不该是坐在角落的我。
人生,不仅是一种视觉的盛宴,更是一种心领神会,在教学与课本中,我们感受到了那些人与那些事,在心领神会中品味了文化带来的醇香。
二、建立核心团队:为小组合作搭建属于他们自己的工作室。
金老师在讲解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时,充分利用了分层的功能,在合作时分层,在教学中分层,利用形成性评价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可视与可得区,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为主动学习,积极学习以及终身学习埋下小小的种子。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法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每一个学生的优势与成长步调不同,那么我该如何利用这种不同来帮助学生形成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并且能够结合课程标准与单元教学结合起来,来实现真正的育人呢?
于是,我将原小组组长重新分配职责,让他们在上课同时,记录课堂提问与抽查中不够熟悉知识点同学的名字与内容,并在课后分别指导,帮助他们从未知建立已知,尽可能实现分别教育,并利用小先生制,以优带好,帮助他们凝聚小组的核心力量,让他们学习的同时,有了一种使命感与责任感,并在实践中发现他们来找我汇报与询问知识点的次数变得更多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更强烈了。
接下来我将利用单元教学的方式,将知识点整合成不同的形式,建立周报编辑社让他们来自己整理单元知识,利用单元差异打造不同类型的周报形式,形成自己的学期期刊,结合擅长绘画的,擅长写作的,逻辑思维框架强的,等等汇聚不同优势的同学,让他们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口语播报与录音小组,调动口语表达能力强的,语音语调较好,意群正确,语感较好的同学来播报自己的听力素材,所学即所用。后续我还会组织舞台剧小组,来建立戏剧社,招募演员来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看见每一位同学的优势,帮助他们真正亲身融合到语篇教学中,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拉近教材与现实的割裂,在育人的同时,也帮助他们了解不同职业的一些职责,了解组织者的意义,看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而我,在塑造不同身份的同时,也看到了教师职业真正的闪光点,因为我,塑造出来的每一个角色,将是在社会上闪闪发光的未来的接力者,新时代的创造者,也是每一个我,每一种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