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营养午餐》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综合实践活动,即教科书第97-98页内容。作为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既关注数学学科内部知识的整合、又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2022版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模型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午餐的营养问题设计了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用表格和专家发言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9种菜肴的营养成分含量和10岁左右儿童应从午餐中获取营养物质的指标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让学生判断学校提供午餐是否合格、自己动手搭配符合营养标准的午餐、统计全班同学喜爱的几种搭配方案等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呢,我们先来欣赏一段视频。播放视频《舌尖上的中国》短片。

2、师:这么多美味的食物,同学垂涎欲滴了吧。其实我们中国人自古就特别关注饮食文化,还特别关注吃里面的营养。那同学们知道咱们平时吃的菜肴里面都有哪些营养成分吗?  

生:热量、脂肪、蛋白质……    

师:还有吗?你来补充(糖、水、蛋白质、无机盐、膳食纤维等)

师:说的真好,其实每种食物里都有很多的营养成分,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最基本的,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热量、脂肪、蛋白质)。

师:之前我们在科学课和品德课上对这些营养成分有了一些了解。那今天啊,我们就围绕热量和脂肪这两种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营养指标,来研究午餐中的营养问题。出示课题,板书:营养午餐。

【设计意图:从采访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入手,一下子就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一分钟的《舌尖上的中国》视频短片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各地的不同饮食文化,而且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为本课教学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围绕主题,展开研究

1、师:同学们,午餐在我们一天生活中特别的重要,明明妈妈根据他的身体需要为他搭配了有营养的午餐,这周准备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课件出示图片:

3、师:这里有9种菜肴,明明妈妈把这9种菜肴搭配成了3种套餐,你会选择哪个套餐?生回答,说理由。

4、师:同学们,我们在选择这些套餐的时候考虑得更多是什么?(喜欢吃,口味)实际上我们更应该从营养的角度考虑,也就是要从热量、脂肪的角度来考虑。那这三种套餐是否符合营养标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怎么说的。

5、出示专家的话。(生读一读)10岁左右的儿童从每顿午餐中获取的热量应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应不超过50g。

师:从这段话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生答)教师板书:2926千焦     50克。师追问:不低于是什么意思?不超过又是什么意思?

师:你能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来表示这两句话的含义吗?如果说算出一个热量刚好是2926千焦,那符不符合要求呢?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了热量不低于2026千焦的意思就是热量≥2926千焦,脂肪不超过50g的意思就是脂肪≤50g。

6、师:我们已经知道了营养标准,那现在能够评判出它们是否符合营养标准了吗?我们还需要什么数据?(生:不能,不知道热量是多少?脂肪是多少?)

7、出示9道菜的营养成分表。师:这就是9种菜肴中的营养成分,通过这张表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你可以从营养成分的角度来回答吗?

(荤菜热量比较多,有肉的菜的脂肪比较多……)

8、师: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营养标准和营养成分表两组数据,能不能对刚才的三种套餐进行评判了呢?

9、师:接下来我们进行探究活动。首先来看看活动建议,请根据探究单上的提示进行讨论吧。

10、汇报。师:很多组已经完成了,我们来看看选择A套餐的有几个组?哪个组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分析的过程和结论?选择B套餐的有几个组?选择C套餐的有几个组?

11、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评判的过程,A套餐的热量是      ,脂肪是      ,这个套餐是符合营养标准的;B套餐的热量是      ,脂肪是      ,C套餐的热量是      ,脂肪是      

12、师:现在再让你选择的话你会选择哪种套餐?

生:A或者B套餐

师:你是从哪一种角度去选择的?热量、脂肪——营养的角度,也就是要注重营养的搭配和营养的均衡。

【设计意图:漂亮而丰富的菜肴图片,再结合营养专家的10岁儿童午餐营养标准,让学生认识到在选择菜肴的时候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应更多的考虑科学性、合理性。同时结合9菜肴的营养成分含量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从脂肪热量两方面进行计算,并结合营养标准对A、B、C,3种套餐进行评判。总结出营养套餐注重的是营养的搭配和均衡。】

三、动手设计,解决问题

1、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这里的9种菜肴(课件出示),每3种搭配成一个套餐,一共可以组合成多少种套餐呢?通过计算,一共可以搭配出84种,那这些是不是都符合我们的营养标准呢?我们能盲目地进行搭配吗?你有什么好的搭配的建议给同学们。

比如:生:荤素搭配。生:高脂肪和低脂肪的搭配,高热量和低热量的搭配。生:先固定一个菜,慢慢的和其它菜搭配。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非常合理,我们在搭配时一定要有自己的方法有序排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解题效率。

师:下面我们来当营养专家,搭配出好吃又符合营养标准的食谱。请看活动建议。

2、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我想请问同学们“怎么理解第

三点建议?什么叫现有菜谱?”可以调整A、B、C套餐中的任意一种,也可以重新搭配一种。

3、小组合作设计营养套餐,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给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份菜肴图片,你们从中选取3个菜肴,结合探究单(二)的提示进行思考调整,搭配成合适的套餐,最后把符合营养标准的菜肴图片张贴到这张白纸上,进行展示。

4、汇报,教师拍照展示,各组学生代表讲解,组员适时板书套餐编号。师:请同学展示,其他同学评判。

【设计意图:通过“我来当营养专家”这个活动的设计,充分的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的进行探究和交流。让学生经历信息的选择和处理的过程,经历观察、猜想、探索、比较、判断调整、汇报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加深对营养午餐的理解。】

四、统计分析,综合运用

1、师:同学们请看黑板,这么多达标的营养午餐,哪个套餐最受同学们欢迎呢?我们来统计一下吧!采取分男女生举手投票的方式,老师要选两名数数非常厉害的同学上来统计票数。

2、师:观察生成的条形统计图(利用课堂生成的数据结合几何画板制作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哪个套餐最受学生欢迎呢?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分析数据。

3、师:同学们,我们人体不仅仅需要热量和脂肪,还需要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那就是蛋白质。蛋白质不足可能导致营养不良,但是摄入过多会增加肠胃负担,所以我们要适量。我们小学生每天摄入的蛋白质有什么标准呢?营养专家表示,10岁儿童每天应摄入50克左右的蛋白质。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套餐,哪个套餐的蛋白质总量最合适呢?

4、师:我们要选一个明星套餐推荐,你会怎么选?在考虑热量、脂肪达标的情况下,还要考虑蛋白质是否达标。

【设计意图:让全班都参与到统计的过程,了解图表统计的方法及优越性,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五、探究饮食,课外延伸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为自己配置了既符合我们口味,又符合营养标准的套餐。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实际上我国儿童肥胖的人数越来越多,我们来了解一下。课件出示视频《儿童肥胖危害不容忽视》。

2、师:其实无论是偏胖或者偏瘦都对我们的的身体有一定的危害。对于这些偏胖或偏瘦的同学,我们可以建议:偏胖人少吃脂肪多的食物,多吃蔬菜。偏瘦人应多增加一些肉类食物,两种人都要加强体育锻炼。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儿童肥胖危害不容忽视》视频,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儿童的肥胖的现状以及肥胖的危害,认识到科学饮食的重要性。并对身边偏胖或偏瘦的实例,结合本课所学提出合理的建议。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把所学知识应用到了生活之中。】

六、总结提升,布置实践

1、同学们,对自己在这堂课上的表现满意吗?你有什么收获呢?说一说。(生回答)

2、课后作业

(1)小调查:利用周末时间调查一下父母准备的午餐符合我们的营养标准吗?并给她们一些建议。(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关于肉类和蔬菜类的营养成分表,它们都是以100克进行计量的,你们可以参考一下;当然如果你们需要更多的数据,也可以去网上搜索查询。)

(2)小实践:帮助家人烹饪一道美食,和家人一起享受在一起吃饭的乐趣吧!

3、师:什么是人间美味?“营养搭配,营养均衡,兼顾口味”

师:同学们,岁月静好,美食不能少,我们今天的舌尖之旅就到这里吧,再见!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并学以致用。通过小调查父母准备的午餐是否符合营养午餐的标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服务与生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七、板书设计:

营养午餐

热量≥2926千焦

脂肪≤50克

八、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一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之中。“综合与实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和有效的载体。

在《营养午餐》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自由选择套餐”的情景,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选择套餐——了解营养——自己设计菜谱或调整现有菜谱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寓教学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所学的组合、统计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更促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并最终养成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为此,在本节课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方面:

一、大胆采用“尝试教学法”精心选择教师的“教”

以“激趣尝试——讨论——再次尝试——总结提高”为主线。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日常生活的午餐组合为题,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对课程知识的认识;以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合作、总结,结合排列、组合、图表,完成对营养午餐的更深层次的认识、理解与提高。最后通过“给偏胖偏瘦儿童合适的饮食建议”活动,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学”

首先,设计合理有效的前置作业。课前,我让学生收集有关热量、脂肪、蛋白质的相关信息,了解它们的作用以及对人体生理的影响等知识,做到“先学后教”。其次,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课中,鼓励学生大胆采用合作学习、独立思考等学习方式。在学生自主探索“营养午餐”中的数学问题基础之上,教师再作适当的点拨与指导,实现“以学定教”。

三、灵活机智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在本节课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

1、充分利用课堂中出现的学生“生成性错误资源”为教学资源做到“以学定教”。在判断学生自己设计的“午餐搭配方案”时我充分利用学生自主设计中出现的“脂肪超标”和“热量不够”等方案进行再次集体讨论判断和修改,加深了学生对“营养午餐判断标准”的理解,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2、恰当使用多媒体资源。几何画板的使用,让课堂统计更灵活。在投票选择最喜欢的套餐时,组织全班进行男女生举手投票的方式,根据现场数据输入,几何画板自动生成复式条形统计图,把第七单元的知识点巧妙地运用到课堂中,让学生感受知识间的密切联系,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