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武小燕高中生物名师工作室,于2024年11月由嵩县教体局授牌成立,是嵩县县级名师工作室之一。工作室由1名主持人、1名助理、2名顾问、4名骨干成员和5名培育成员组成,特聘嵩县教师发展中心生物教研员董延歌老师为顾问兼指导专家。 工作室以一线教师为主,立足于课堂;以教育为依托,服务师生;把工作室建设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优质资源整合的基地,优秀成果展示的平台,努力构建学习型、研究型、充满教育智慧的名师工作室团队。

工作室理念:

笃教、发展、创新

工作室宗旨:

示范引领,共同提升

工作室原则:

教研、培训、示范、引领、辐射

主持人

武小燕,中共党员,暨南大学水生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小学高级教师,现任高一年级生物学科备课组长并担任生物教学任务。任教以来多次被嵩县教育体育局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多次被嵩县人民政府评为“县优秀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省市级精品课程一等奖、二等奖,获洛阳市优质课二等奖、参与省课题并顺利结题。

   教学主张:“有趣、有道、有变、有慧”

教研顾问

   董延歌,45岁,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曾获两次市优质课一等奖,曾主持市、省课题并结项,县优秀教师。




工作室logo介绍

这个独特的圆形logo仿佛是一个神秘而美妙的微观宇宙。蓝色代表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生命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揭示了生命的蜕变。

   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生命的密码,承载着遗传与进化的奥秘,揭示着生命内在的复杂与精妙。

   飞翔的燕子灵动自由,寓意着生命的活力与追求。它在这片生命的海洋中翱翔,展现出生命的坚韧与勇气。

   外圈的绿色环,如同大自然的怀抱,守护者所有的生物,代表着生命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整个logo将生物、海洋、生命等元素融合在一起,传递出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然的尊崇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它是对生命奇迹的赞歌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憧憬。

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的主要措施

1、合理规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工作室的两年工作规划。制定符合个人教学风格和学习特点的发展方向。

2、集中学习  主持人定期组织集中学习,线上线下相结合,采取观看视频、主题研讨交流等方式,有计划地按照说课、研课、听课、评课、反思等环节,组织工作室学员全员参与,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

3、随堂听课 工作室成员须定期开展听评课、教(科)研和交流活动,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集体备课、双向听课、说课评课、案例分析、课例开发和课题研究等形式,促进工作室成员协同发展。

4、撰写文章 开设“嵩县武小燕高中生物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要求工作室学员在公众号上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相关的文章、课例、图片、视频等定期上传;以微信公众号作为与教育专家、同行、学生及家长的网上交流平台。

5、主动引领 工作室学员要积极主动承担各类公开课、讲座及送教下乡任务,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要经常性的互相听评课,进行专业指导,积极参加县市级教师业务竞赛活动,每个成员建设期内在工作室内至少完成1次研讨课。

6、潜心研究  建设期内,工作室承担市级以上教育研究课题不少于1项,并形成研究成果;每个团队成员没续期都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研究高考命题规律,积极参与试题命制,为高考备考提供参考依据。每学期每位学员交一份教学心得、一道原创试题、一份优秀课例(教学设计、课件、任务清单)。

7、加强交流 加大外出学习力度,增强县域高中的学习交流;加强跨学科的名师工作室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8、师道致远 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保证名师工作室的长远发展。

9、专家指导  聘请指导教师及顾问定期督促、指导工作,通过专题讲座、课例示范、案例点评等形式,聆听专家的教诲,吸取思想和理论精髓,加快学员的专业发展进程。

工作室预期目标

1、力争将工作室骨干成员培养成洛阳市市级骨干教师、市名师、学科带头人等。

2、提高工作室培育成员教育教学能力。每位成员每学期都能打造一节或一节以上精品示范课或优质课。

3、工作室成员的教科研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每位成员在开展教科研的同时进行教育反思,每学期撰写一篇或一篇以上的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的论文、案例,争取获奖或发表。

4、定期开展生理、心理健康讲座以及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5、指导成员参加省、市、县内各项教育教学比赛活动并获奖。

6、配合教师发展中心高效完成名师工作室各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