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背景
在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学习中,学生对神经系统与激素调节知识存在理解碎片化、难以把握知识间联系的问题。通过思维导图绘制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抽象知识可视化,构建系统知识体系,同时提升其综合实践能力。
二、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精准掌握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各知识点,清晰梳理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内在逻辑与协同机制。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信息筛选、整合及创造性表达能力,使其熟练运用思维导图工具进行知识归纳。
素养目标: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科学的兴趣,强化团队协作精神,提升科学思维与创新实践素养。
三、活动准备
准备基础物资:彩铅、水彩笔、A3卡纸,供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使用。
四、活动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0分钟)
教师播放“运动员比赛时身体的应急反应”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在激烈比赛过程中,人体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引发学生讨论,导入活动主题,激发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探索知识的热情。
(二)知识串联,框架搭建(15分钟)
小组内交流提前复习整理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知识,梳理关键知识点,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激素的反馈调节等。
运用“气泡图”形式,共同讨论确定思维导图的核心主题与一级分支,如以“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交响乐章”为主题,设置“神经指挥家”“激素协奏团”“协同演奏会”等一级分支。
(三)创意绘制,个性表达(35分钟)
各小组使用彩铅、水彩笔在A3卡纸上绘制思维导图,将知识要点填充至分支。鼓励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标注知识点,如将神经元比作“信息快递员”;用不同色彩区分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相关内容,增强视觉效果。
(四)多维展示,深度互评(25分钟)
“知识画廊”展示:各小组将手绘思维导图贴于教室墙面,形成“知识画廊”。小组成员化身“讲解员”,在作品旁为其他同学讲解绘制思路与重点知识。
互评升级:采用“三维评价法”,从内容完整性(40分)、逻辑清晰度(30分)、创意美观度(30分)三个维度进行评分。学生互相打分,填写纸质评分表。
教师点评:教师结合学生互评结果,从知识准确性、思维创新性等方面进行总结点评,突出优秀案例亮点,指出共性问题。
五、活动总结与延伸
表彰激励:依据综合评分,评选“最具科学思维奖”“最佳创意设计奖”“最强团队协作奖”,颁发生物主题贴纸、笔记本等小奖品。
反思提升:学生撰写活动反思日记,总结在知识掌握、团队合作、思维导图绘制技巧等方面的收获与不足。
拓展实践:开展“生活中的生命调节”项目,让学生观察并记录运动、饮食等生活场景中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现象,绘制专题思维导图,在班级文化墙展示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