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推文解答了用户搭建 AI 智能体时 “不知插入什么节点、为何插入该节点” 的困惑 —— 将 AI 工作流对应为 “定菜备食材(开始节点)→烹饪步骤(中间节点)→端上成品(结束节点)”。核心原则是先明确工作流最终目的,随后详细拆解 5 类常见 AI 工作流场景的结构、原理及示例。

关键词:AI 工作流、节点、5 大 AI 工作流场景、工作流决策步骤、AI 小白入门

首先我们可以把构建AI工作流想象成做一道菜:

开始节点:就是您决定“今天要做什么菜”,以及准备好最原始的食材(比如一块生肉、一些蔬菜)。

结束节点:就是最终端上桌的美味菜肴。

中间的节点:就是洗菜、切菜、腌制、炒、蒸、调味等一系列步骤。

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时候该“炒”,什么时候该“蒸”,什么时候该“放盐”?


一、你想让AI做什么?(核心原则)


在插入任何节点之前,您必须最清楚地知道:我这个工作流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不同的目的,决定了完全不同的“烹饪”流程。

下面通过几个最常见的“目的”来举例说明。





二、常见工作流目的与节点插入指南


目的1:纯粹和AI聊天问答(就像用豆包、deepseek等一样)

这是最简单的流程。你只需要把“生食材”(你的问题)直接交给“大厨”(大模型)处理就行。

工作流结构:开始 → 大模型节点 → 结束

为什么:因为大模型节点是核心,它直接理解你的问题并生成答案。

示例:你问“解释一下黑洞是什么?”,大模型直接回答你。

下图为节点类型及名称

目的2:让AI阅读一篇长文章或网页,然后根据内容回答问题

你不仅需要“大厨”,还需要先找一个“助理”把食材处理好(比如把长长的网页内容先提取出来)。

  1. 工作流结构:开始 → 网页读取/文本输入节点 → 大模型节点 → 结束
  2. 为什么:

首先,你需要一个节点(如“爬虫”插件或“文本输入”节点)来获取并输入长文本。

然后,把这篇长文本和你的问题(例如“总结这篇文章的要点”)一起交给大模型节点。


  1. 示例:输入一个维基百科链接,然后让AI总结它。

目的3:让AI分析数据(比如Excel表格)

食材是一堆生肉和骨头(原始数据),你需要先“剔骨切肉”(处理数据),再交给大厨“烹饪”(分析)。

工作流结构:开始 → 文件读取节点 → 代码节点(或数据处理插件) → 大模型节点 → 结束

为什么:

  • 文件读取节点:先把Excel表格读进来。
  • 代码节点(Python)或数据处理插件:大模型不一定能直接理解原始表格数据。你需要先用代码节点做一些初步处理,比如清洗数据、计算一些基本统计量(平均値、总和等),或者把表格转换成一段文字描述。
  • 大模型节点:然后把处理好的“文字描述”和你的问题(如“分析一下销售额下降的原因”)交给大模型,让它进行深度分析和推理。
  • 示例:上传一个销售数据表格,让AI分析哪个产品卖得最好。


    目的4:让AI自动生成图片

    你需要告诉大厨想要什么菜(文本描述),但大厨不会炒菜(生成图片),得再交给专门的“面点师”(绘图AI)。

    工作流结构:开始 → 大模型节点 → 文生图模型节点 → 结束

    为什么:

    首先,你可以用大模型节点来帮你优化和丰富你的绘画想法。比如你只说“画一只猫”,大模型可以帮你把它扩展成“一只毛茸茸的橘猫在阳光下伸懒腰,背景是花园,风格是卡通”。

    然后,把这个优化后的详细描述,交给专门的文生图模型节点(如Stable Diffusion等)来生成图片。

  •    
  • 示例:输入“画一个未来城市的景象”,AI先帮你完善描述,再生成图片。

    目的5:进行复杂的多步骤任务(比如先查天气,再决定穿什么,最后生成穿搭图片)

    这是一个复杂的“宴席”,需要多个厨师和助理协作,一步一步来

  • 工作流结构:开始 → 天气API插件节点 → 大模型节点 → 文生图模型节点 → 结束
  • 为什么:
  • 天气API插件节点:首先,调用一个插件(可以理解成从天气预报网站获取数据的工具)查询今天的天气和温度。

    大模型节点1:将天气信息(如“今天北京,晴,5-15°C”)和你的请求(“根据这个天气,推荐一套穿搭”)交给大模型,让它生成文字版的穿搭建议(如“建议穿长袖T恤加一件薄外套”)。

    大模型节点2(可选):你可以再把文字版穿搭建议交给另一个大模型节点,让它转化为更详细的图片描述(如“一个时尚模特穿着白色长袖T恤和蓝色牛仔外套,在阳光下微笑”)。

    文生图模型节点:最后,将详细的图片描述生成图片。

  • 示例:自动获取天气,生成穿衣建议,并画出穿搭图。
  • 三、记住这个流程图(如何决策)

    当你创建一个新工作流时,可以按下面的思路思考:

    1. 定义最终目标:我想得到什么?(一段文字?一个答案?一张图片?一组数据?)
    2. 检查输入是什么:我手头有什么?(我只有一个问题?我有一个网址?我有一个文件?)
    3. 从后往前推:
    4. 循环步骤3,直到你的工作流能从头到尾连接起来。


       给大家的最终建议:


    从模仿开始:不要一开始就想设计复杂的工作流。先去用别人现成的模板,看看别人是怎么连接节点的,理解每个节点的作用。

    大胆试错:节点的连接就像拼积木,插错了没关系,拔下来重新插就好。多试试不同的组合,看看结果有什么变化,这是最快的学习方式。

    理解每个节点的“输入”和“输出”:把鼠标悬停在节点上,看看它需要你喂给它什么(输入),以及它会吐出什么(输出)。确保上一个节点的输出能匹配下一个节点的输入。

    只要记住:终点决定最后一个节点(要文字→大模型,要图片→文生图),起点决定要不要补 “前置节点”(有链接→补网页读取,有 Excel→补文件读取 + 数据处理)。多试两次,你会发现比想象中简单!

    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AI工作流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它能让AI按照你设定的规则自动完成复杂任务。祝您玩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