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为给小学高年级及初中古诗文教学增添活力,提出借助 AI 动态意境图激活古诗文课堂的教学设计方案。该方案融合语文、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利用豆包、文心一格等技术工具,安排 3 课时教学。教学目标包括破解古诗理解难点、培养数字创作能力等。教学准备涵盖知识图谱整理、技术沙盒部署等。教学流程分三部分,第一课时解构诗意并初探 AI 绘图,第二课时为动态赋能让诗眼动起来并进行伦理研讨,课外实践是开展数字诗画展。还解析了学科融合点,介绍了精准教学支持系统的 Prompt 词库,以及虚实结合教具、交互式作业等拓展应用场景。
【关键词】AI 动态意境图;古诗文教学;小学高年级;初中;学科融合 ;教学方案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教育领域的当下,如何为小学高年级及初中的古诗文教学注入全新活力,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探索的焦点。AI 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充满创意与可能的路径。接下来将为您详细介绍一套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方案 —— 借助 AI 动态意境图激活古诗文课堂,它巧妙融合语文、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利用丰富技术工具,致力于打破传统教学的壁垒,带领学生在古诗文中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奇妙之旅 。
教学设计方案:AI动态意境图激活古诗文课堂
适用学段: 小学高年级/初中
课时安排: 3课时(135分钟,含课外实践)
融合学科: 语文 + 信息技术 + 美术
技术工具:
1. 豆包、文心一格/AI绘画(国产生成平台)
2. 万彩动画大师/PPT平滑切换(动态制作)
3. 手机录音、讯飞语记(诗词语音)
教学目标:
1. 通过AI绘图具象化"意象",破解古诗理解难点
2. 掌握动态意境图制作流程,培养数字创作能力
3. 在技术实践中深化对诗词结构、意境的认知
4. 激发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主动性
一、教学准备
模块 | 具体内容 |
---|---|
知识图谱 | 整理人教版高频古诗中的典型意象库(月/柳/孤舟等) |
技术沙盒 | 部署教育版AI绘图平台(屏蔽不当内容,预设古典画风参数包) |
素材包 | ① 水墨笔刷素材 ② 古风BGM ③《千里江山图》等名画高清素材 |
评价量规 | 制作三维评价表(文学解读40%+技术呈现40%+创意表达20%) |
二、教学流程设计
▌ 第一课时:解构诗意·AI绘图初探(45分钟)
1. 痛点唤醒(5分钟)
- 对比展示:学生手绘《江雪》意境图 vs AI生成视频(风雪飘动/孤舟摇曳)
- 抛出问题:"‘星垂平野阔’如何用画面表现‘垂’字的精妙?"
2. 意象解码(15分钟)
【任务卡】《宿建德江》技术拆解:
1. 提取核心意象:烟渚、日暮、客愁、野旷、江清、明月
2. 标注空间关系:近景(舟)→中景(江)→远景(天)
3. 确定动态元素:暮色渐变、水波荡漾、月升轨迹
3. 工具实操(25分钟)
▶ 文心一格精准控图(教师演示)
示范prompt
"水墨风格,近处小舟停靠雾气缭绕的沙洲,远处旷野与低垂的星空,
江面倒映明月,整体呈现孤寂感,宋代山水画构图,4K细节"
▶ 学生实战(分组任务)
- A组:《望天门山》——重点表现"断、开、回"的动词张力
- B组:《渔歌子》——捕捉"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动态闲适
▌ 第二课时:动态赋能·让诗眼动起来(45分钟)
1. 动画原理(10分钟)
演示万彩动画大师的镜头推进、粒子特效(如:让"千树万树梨花开"有花瓣飘落效果)
2. 声画联动(25分钟)
▶ 语音驱动动画(创新点)
1. 学生朗诵《春夜喜雨》并录音
2. 导入讯飞语记生成声纹图谱
3. 将音频振幅关联:
- 雨丝密度("潜入夜"时细雨绵密)
- 花瓣飘落速度("花重锦官城"时放缓)
▶ 蒙太奇手法应用
用PPT"平滑"切换实现《登鹳雀楼》的视角攀升(白日→黄河→千里目)
3. 伦理研讨(10分钟)
辩论:"用AI重现‘枯藤老树昏鸦’是否削弱想象力?"
▌ 课外实践:数字诗画展(45分钟协作)
1. 项目化学习
- 创作主题:为本地名胜定制古诗动态展板(如:西湖对应《钱塘湖春行》)
- 技术组合包:
1. AI绘图生成主视觉
2. 腾讯智影添加AI诗人解说
2. 展览评选
- 设置"最佳意境奖""技术创新奖""文化传承奖"
- 优秀案例:某校将《枫桥夜泊》动态图与寒山寺钟声实时联动
三、学科融合深度解析
学科 | 融合点 |
---|---|
语文 | 通过视觉化倒逼精准解读(如:"孤帆远影碧空尽"中"尽"字的动态演绎) |
信息技术 | 学习prompt工程、图生视频、参数化动画等数字创作技能 |
美术 | 理解散点透视、留白处理等传统技法在AI时代的转化应用 |
音乐 | 为动态图配乐时学习宫商角徵羽与传统诗词的韵律关系 |
四、精准教学支持系统
1. Prompt词库
- 意境类:空灵/苍凉/恬淡 → 对应调整色彩明度与构图留白
- 季节类:用"柳絮""残荷""枯枝"等特征物强化时间信息
五、拓展应用场景
1. 虚实结合教具:扫描课本插图触发扩展动画
2. 交互式作业:家长手机扫描学生画作观看AI补充创作
3. 文化IP孵化:将学生作品制作成数字作品
4. 构建教学资源包:资料生成储备库